解放日报记者 沈思怡正规配资之家门户
这两天,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的新职员魏卿育通过“临港创客之家”小程序领到了“临港菁才礼包”,内含价值超过500元的交通出行、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专属抵扣权益,为她省下不少支出。同样享受到这项权益的,还有2000多名和她一样,今年首次来临港就业、创业或实习的青年人才。
年轻人使用临港求职机自助投递简历。沈思怡 摄
今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已累计引进人才2.46万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支专业队伍——作为临港新片区人才服务的“主力军”,新片区成立六年来,国际人才服务港人才服务团队始终用专业与热忱架起政策落地与人才发展的“连心桥”,用满满诚意让越来越多“年轻的人”向这座“年轻的城”集聚。
精准触达
走进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二楼的人才服务大厅,28个窗口的团队成员每天直面人才与企业的各类需求,从居住证积分测算到居转户材料预审,从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咨询到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办理,对63项受理事项实现“一口受理、全程跟踪”。针对企业希望进行面对面政策咨询的需求,团队还提供预约上门讲解的服务,仅今年上半年,团队已为261家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政策服务。
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俞晓睿告诉记者,为破解新片区地区市场化专业人力资源服务能级不足的瓶颈,团队积极对接资源,吸引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入驻,在服务港四楼、五楼打造“人才服务智赋空间”,为临港新片区企业提供人才猎聘、人才管理咨询、人才测评和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人力资源服务,让用人单位“足不出港”即可享受到政府与市场的全面服务。
这两年,团队也在提升智慧服务的能力。如已上线的临港新片区人才服务系统即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全面实现人才政策全程线上、在线提交、进度可查,这不仅能提升服务对象的体验感,还能对人才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为政策找人、新政策的出台及人才服务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加强人才服务港硬件配备的同时,服务团队的成员们也不忘“走出去”,奔波于园区、社区与校区之间,以专题培训、宣传推介会以及政策解读讲座等形式,让临港最新的人才政策得以快速精准地传达到需要的人才与企业。自新片区成立以来,团队年均开展人才政策宣介场次超50场,累计服务企业超过5000家。
创新形式
在临港,“招聘”二字还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形式。人才服务团队深谙,吸引人才尤其是年轻人,需要打破常规,创造有温度、有触感的体验。
今年高校毕业季和暑期求职季前夕,人才服务团队曾结合滴水湖“四季歌会”“全民唱享”等特色文娱活动,举办了多场人才市集招聘夜市,几十家来自智能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企业HR现场摆摊,既为年轻人带去工作与实习机会,更为其营造具有“松弛感”的求职氛围。临港新片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培告诉记者,首场联动的效果令人惊喜——原本预计接待一两百人,实际涌来超三百名学子,近百份简历当场匹配成功。
把招聘会嵌入演唱会的独特创意,基于团队对年轻人需求的精准洞察。 下转 6版(上接第3版)“年轻人告诉我们,传统面试太紧张,因此我们想尝试转变风格与方式。”张培观察到,不少腼腆的年轻人在“面对面”招聘中难以展现真实能力。因此,今年以来,团队还在院校园区、地铁站点、人才青春驿站等场所布局首批6台“临港求职机”,以智能终端形式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就业服务网络。
“求职机运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背靠临港新片区人才市集线上系统。人才完成个人授权与实名认证后,系统即可通过AI为其匹配岗位。人才只需在机器前自助操作,就能一键投递简历,后续招聘进度也能在机器上一键通查。”张培说,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注册企业2617家,发布岗位2.8万个,已有超过4万人投递出超过16万份简历。“人流数据显示,求职机前的队伍常常比传统招聘摊位更长。”
2024年至今正规配资之家门户,人才服务团队的引才脚步开始大胆迈向全国,甚至走向海外,组织带领企业赴北京、南京、武汉、中国香港和澳门等地开展引才活动,已累计开展招聘活动58场,吸引超过1.3万名高校毕业生参与招聘活动,收到简历投递超过29万份。记者了解到,当前,临港已在新加坡、日本、法国、美国等地设立9家海外引智驿站,旨在帮助企业对接当地国际化人力资源机构与人才资源。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临港海外人才数量连续两年保持约20%的强劲年增长,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